当(dang)前位置: 首页 > 篮球 > NBA

付政(zheng)浩:青岛今夏定期向国家队汇报杨瀚森情况承诺及时响应号召

2025-07-05 15:27:43
来源:微博

篮球(qiu)资讯6月(yue)28日宣 今(jin)天,媒体人付政浩撰文谈到了杨瀚森今年夏天的安排。原文如(ru)下。


杨瀚森打完夏季联赛会回国代表中国男篮参(can)加亚洲杯比赛吗?这是(shi)很多人看到#杨瀚森独占开拓者夏季联赛封(feng)面(mian)# 后(hou)内心涌起的(de)问题。既为杨瀚森开心,又担心他在国家队和NBA之间疲于奔命。

开拓者的夏季联赛赛(sai)程(cheng)为(以下均为北京时间):7月12日11点对勇士(shi);7月13日10点半对灰熊;7月16日10点(dian)半(ban)对鹈(ti)鹕;7月18日(ri)8点对火箭;7月(yue)19日排位赛待定。

杨瀚森此番在首轮第16顺位被(bei)选中,一些不(bu)了解他的美国媒体(ti)和球迷(mi)不乏质疑的声音。好在,体育是可以用实际行动来(lai)证明自己、快速扭转偏见的领域。另外(wai),外界也担心他能否快速适应NBA的快节奏比赛(sai)生活,夏季联(lian)赛正是杨瀚森融入NBA、证明自(zi)己的首个(ge)机会。

由(you)于今夏中(zhong)国男(nan)篮有亚洲(zhou)杯比赛任务(8月5日至8月17日将在沙特参赛),所以大家都担心杨瀚森在国(guo)家队(dui)和NBA之间会疲于奔命,还有(you)球迷呼吁(xu)国家队应该给杨瀚森开绿灯,或者干脆允许杨瀚森放弃国家队比赛,专心在美国适应NBA生活。从长远角度而言(yan),杨瀚(han)森早(zao)日在NBA站稳脚跟也将让国家队受益匪浅。

从王治郅不归事件开始,中(zhong)国NBA球员如何平衡个(ge)人发展和国家队比赛就成为两难抉择,大郅成为了这条道路的悲情探索者,姚明则是在(zai)国家队和NBA之间(jian)双线作战最典型的案例。2008年2月底,火箭(jian)正处于一波(bo)连胜期间(最终完成(cheng)22连胜)时,姚明却出现应力性骨折(zhe)导致赛季报销(xiao),当(dang)时距离2008北京奥运会只剩(sheng)四个月。火箭队(dui)和中国篮协都对此很无语,认为是对方过(guo)度透支了姚明。

美国(guo)媒体指(zhi)责是中国男篮国家队每个夏天都(dou)征召姚明导致姚明身体过于疲惫,而时(shi)任总局副(fu)局长、分管奥(ao)运备战工作的崔大林则怒批火箭队盲目让姚明增重、火箭队过度(du)透支了姚明的身体。“你不能说(shuo)因为姚明回国打奥运会,所以回去以后就受伤了。他在NBA连续打了100场比赛,火箭队主教练过(guo)度透支姚(yao)明(ming),这才是(shi)他受伤的原因。”中(zhong)国篮协闻讯后也痛惜不(bu)已,认为火箭队对姚明的过度使用才是(shi)造成姚明伤病频繁的真凶。

火箭队(dui)则(ze)借(jie)助记者之口(kou)进行(xing)反(fan)击,称阿德尔(er)曼出任火箭队主帅后就(jiu)改变了(le)小范甘迪对姚明的使用策略:“姚明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训(xun)练狂,他总(zong)是给自己加量(liang),但在上赛季,火箭要求姚明减少训练量和训练时间,这就是阿(a)德(de)尔曼希望为姚明减(jian)少伤病所做的努力。”姚明本人则在发布会上表示“在家门口的奥运会(hui)我必须参(can)加,无论为此付出什(shen)么(me)样(yang)的代价(jia)”。

除了姚明外,巴特尔、易建联、孙悦、周琦等人都曾为了国家(jia)队比赛而婉拒了球队在夏(xia)天的训练安排。这其中(zhong),2003年的巴特(te)尔、2009年的孙悦都处于随队(dui)夺冠后合同到(dao)期的状态,两人的(de)球队也都明确提出,希望他们能(neng)留下系统训练、代表球队参加夏季联赛(sai),但两人都义无反顾地回国参赛,导致与(yu)球队缘尽。

回(hui)到杨瀚森今夏的安排上。据我(wo)了解(jie),青岛男(nan)篮专门为杨瀚森和国家队(dui)教练组之间建立了“双周(zhou)汇报机制”,定期向中国男篮教练组汇报杨瀚森的训练进展情况(kuang),承诺及时响应国家男篮的号召(zhao)。相信国家队和杨瀚森团队之间沟通非(fei)常畅通,双(shuang)方已(yi)有一(yi)定的(de)默契,一定(ding)会用更大的智慧、更长远的眼光来妥(tuo)善解决杨瀚森在NBA和国家队之间找到(dao)平衡点的问题。

社会在日(ri)益开明,年轻一代球员终将获得更多的自(zi)主权,而当年王治郅不(bu)归(gui)事件(jian)更多与那个(ge)时代有关,那是一桩(zhuang)时代的(de)悲剧。横亘在王治(zhi)郅面前的绝非某个个体领导,而是一堵无形(xing)的(de)体制高墙,就连导火索——《达拉斯晨报》女(nv)记者(zhe)朱迪(di)-弗拉德写的(de)那篇报道都带着(zhe)那个时代(dai)美国人浓浓的偏见,她坑惨了王治郅,虽然(ran)她是无心(xin)的。

大郅作(zuo)为(wei)首位正式登陆NBA的中(zhong)国球员,没有现成(cheng)的(de)程序和(he)规则做参(can)考。他在高墙前碰得头破血流(liu),但他也为后来人撞开了一个豁口,姚明、易建联等后来人都因此受益,逐渐得到了更多(duo)的自由。

如今回头(tou)望去,当时发(fa)生的(de)那些事情都显得格外黑色幽默,但亲历者们都明白,那就是那个时代背(bei)景下个人和集(ji)体利益之(zhi)争,最终(zhong)两败俱伤,当时的很多表(biao)述(shu)和(he)处理(li)方式(shi)带着那个时代的处世逻(luo)辑和烙印。好在,时(shi)代在进步,环境日益开明,感谢这个(ge)时(shi)代吧(关于大郅不归事件,详见早期拙作《王治郅不归事件(jian)中的三宗罪》)。

最新资(zi)讯
最新录像
最新集(ji)锦
热词推荐
ixag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