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篮球 > NBA

体坛周报:野火(huo)之后春风未歇(xie)崔永熙的逐梦与(yu)重生

2025-07-28 09:03:38
来源:体坛周报

2025年(nian)夏天的(de)一个傍晚,洛杉矶(ji)一(yi)座普通训练馆(guan)的灯光准时亮起。左膝前交叉韧带术(shu)后第197天,崔永(yong)熙完成了一次流畅的双手扣(kou)篮。他(ta)在朋友圈里写道:“术后(hou)6个月15天,享受再(zai)次碰到篮筐的感(gan)觉。”

这(zhe)是他(ta)重返球(qiu)场的(de)重要节(jie)点,也是这段NBA旅程最关键的重启一刻——从落选到签约、从初登NBA到赛季报销,再到如今重新起跳,这位22岁的球员,走完了别人难以想(xiang)象的折返(fan)路线。

就在(zai)一年前,2024年(nian)6月的NBA选秀大会上,他的名字并未(wei)被叫到。当时的他正处于国内职业生涯的巅峰期:CBA广州队王(wang)牌、南(nan)区全(quan)明星首发,状态出色、曝光稳定、战术核(he)心。选择放弃所有“已获得”的安稳,投身未知的NBA征程。他说:“如果现在(zai)不去拼,我一辈子都会(hui)问(wen)自己,如果当初去了会怎样。”

从落选、签下休(xiu)赛期合同、转战夏(xia)季联赛,到拿(na)到双向合同短(duan)暂(zan)登(deng)上NBA正赛舞台,再到膝(xi)盖重伤、赛(sai)季报销——短短8个月,这段经(jing)历或许比大多数人(ren)一生(sheng)的篮球路还曲折。

但正是在这不断折返的“逆流(liu)”中,崔永熙展现了新一代中国运动员少见的气质:对职业的极(ji)致自(zi)律、对失败的从容理解、对媒体的(de)坦然表达、对成(cheng)长的耐心投(tou)入。

不是“天赋型”球员,但他懂得打磨自己

与以往“中国(guo)天才(cai)球员”不同,崔永熙从不主打“天赋论”。他的美国训练师扎(zha)卡依(yi)-冈萨雷(lei)斯(Zachary Gonzales)曾(ceng)说:“Jacky不是(shi)那种弹(dan)跳惊人、身(shen)体爆炸的选手,但他是我见过最听得进批评、最能把要求落实到动作的球员。”

崔永熙从不掩饰自己(ji)的(de)技术短板。过去一个多月的有(you)球训练中,他在左(zuo)手终结这个环(huan)节投(tou)入了大量精力:绕杆变(bian)向、抛投、变速后的左手(shou)挑篮等细节练习,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练到纯熟。扎卡依说,“他能一(yi)遍遍地重复同一个细节,直到它变成(cheng)肌肉记忆。这(zhe)种自律很少见(jian),尤其在他这个年纪(ji)。”

“训练细节控”的(de)他常规训练后必加练300记三分;夏联开赛前一周,波特兰深夜球馆里,他独自修正防守(shou)滑步至(zhi)凌晨。篮网训练(lian)师评价(jia)他:“没(mei)有一天偷(tou)懒,像块海绵一样去学习。”

他在力(li)量房从不回避基础训(xun)练,即使伤后也坚持非对抗(kang)核心练习。对身体极限的控(kong)制,成为他对抗NBA级别强度的最底层保障(zhang)。

“石(shi)匠理(li)论”:失败不可怕,可怕的(de)是动摇信念(nian)

2024年6月,崔永熙在选(xuan)秀大会上落选。那晚他在深夜发出(chu)一(yi)句话:

“绝不放弃,如(ru)果100次,101次(ci)不够,就去敲击(ji)200次,201次!”

很多人感(gan)慨,这不像一个21岁的(de)球员说出来的句子,更像(xiang)一位经历过人生起伏的老兵。

落选三天后,他与波特兰开拓(tuo)者签下休赛期合同,获得夏季联(lian)赛出战机(ji)会。尽管出场时间有(you)限,但他的防守强度和节奏理解力,引发数支球(qiu)队进一步试训邀约。

从NBA到G联赛:每一(yi)次上场都是一次证明

2024年9月20日(ri),布鲁克林篮网官方宣布签下崔永(yong)熙,合同为双向协(xie)议。这是继周琦之(zhi)后,时隔六年再有中国球员登陆NBA正赛舞台(tai)。

他的NBA常规赛生涯始于10月28日,对阵雄鹿队(dui)。他替补出场两分(fen)钟,罚球2中1拿下NBA生涯首分。

整(zheng)个赛季5场NBA正赛与6场G联赛交织成他的87天。在长岛篮网,他逐渐从轮换边缘崛起(qi):12月(yue)9日对阵亚特兰大天鹰,他打出了14分4篮板3抢断2盖帽的表现(xian)。

但命运再次开了个玩(wan)笑(xiao)。12月(yue)12日,他在(zai)一次快攻中左膝前交叉韧带(ACL)撕裂,赛季(ji)报销,篮网(wang)四天后(hou)宣布(bu)将他(ta)裁掉。

职(zhi)业精神的时代投(tou)影:不(bu)是“硬扛”,而是“科学康复”

左(zuo)膝韧带撕裂的剧痛尚未消散,手术(shu)的阴影近在眼前,但这(zhe)个21岁(sui)的年轻人,却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了一段超(chao)越伤(shang)病的文字:

“野火烧不尽(jin),春(chun)风吹又(you)生。遇事不决,可问春风;春风不语,即随本心。可我本心坚定,怎会遇事不决?现(xian)在可能要告别(bie)赛场一段时间了。等伤好了,我依然会继续冲击NBA,直到燃尽自己最后一丝能量。会将(jiang)这十几年(nian)甚至后面(mian)的时间,全部奉献给自己热爱的篮球,和中国篮球,和喜欢我的球(qiu)迷(mi),还有所(suo)有爱篮球的人。

这不是一次沉痛的退场,而是(shi)一(yi)封写给篮球的“战地情书”。他引用了《剑(jian)来》中的话,把这场突如(ru)其来的(de)重伤,放入人生更长的纵深之中——野火(伤病(bing))终会(hui)过去,春风(feng)(信念)终(zhong)将(jiang)重来。拒绝怜(lian)悯,也拒绝(jue)哀伤(shang),“不(bu)劳春风为我忧”,是一种姿态,也是一种誓言。

林书豪的评(ping)论代表了无数人的心声:“听到消息真的很难过…但你无(wu)所畏惧,会战(zhan)胜这(zhe)次伤病。你已经让我们骄傲!”

为了这次重返之路,中国(guo)经纪团队制定了一套精(jing)确到分钟的“康复蓝图(tu)”。在(zai)经纪团队的支持与保障下,他的每一天都(dou)变成了一场与时(shi)间(jian)、身体和情绪的拉锯战:

• 清晨6:30:准时起床,调节生物钟节律(lv);

• 上(shang)午(wu)8:00:如常现身罗(luo)尤(you)拉玛丽蒙大学球馆,从(cong)防守滑步、左手终结到三分出手一一打磨;

• 康(kang)复(fu)流(liu)程数据化:从水中步行、核心稳(wen)定训练(lian),到每日记录膝关节肿胀指数与睡(shui)眠评(ping)分,每一个指标(biao)都量化(hua)执行。

这份极(ji)致的自律,甚至穿透了NBA总决赛的喧(xuan)嚣(xiao)。 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(jie)是:在总决赛期(qi)间受邀客串解说(shuo)时,他(ta)经历了从印(yin)第安纳到俄克拉荷马的密集行程——上(shang)午11点还在印城的机场,几经周折(zhe)下(xia)午5点抵达俄城。晚上7点,俄克拉荷马一家(jia)训(xun)练馆灯火通明(ming), 在空旷球(qiu)场上(shang),崔(cui)永熙一丝(si)不苟地完成训(xun)练师布(bu)置(zhi)的计划,汗水滴落的声音成了对(dui)抗浮华世界最(zui)沉着的回应。那天训练结束后(hou),他的左膝再次(ci)浮肿。冰敷(fu)膝盖、记录肿胀(zhang)指数,这(zhe)一幕,已经成了(le)他康复日常的一部分——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。

从2024年12月19日完(wan)成ACL修(xiu)复手术,到2025年6月1日重启有球系统(tong)训练,崔永熙等了165天。他在训练日志中写下:“术后(hou)第197天,双手扣篮成(cheng)功。”

这(zhe)是一次重(zhong)启,也是一种(zhong)回响。他说:“医生(sheng)说我恢复速度比预期快30%,因为我术前打好基础,术后每(mei)一(yi)天都按图施工。这就是(shi)科学训练和日常坚持的意义。”

“为了(le)87天的NBA梦,搭上(shang)一条前交叉韧带,真的值(zhi)得(de)吗?”有人在社交平台发出这样的疑(yi)问。那不只是一个球迷的疑问(wen),更像是时代对“理想主义”本身的叩问:在商业化主导的竞技场里,失败是否还允许存在尊严?梦想是否还值得代价?

崔永(yong)熙没有(you)解释伤病的严重程度,没有回(hui)应这场“得失权衡”,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复了一个字(zi):“值。”这不是意气用事,也不是激(ji)烈反击,而(er)是一(yi)个早(zao)已与自己达成和解(jie)的人,对世界说出(chu)的一句坚定回(hui)答。

那句“野火烧不(bu)尽”,不再只是诗句,而(er)成(cheng)了他生活的底色:只要根仍在,哪怕烧过,也必(bi)将重新生长。

完成手术、历经漫长康复后,他仍然(ran)留在(zai)美国,继续践(jian)行那(na)套“蓝图”。“燃(ran)尽最后一丝能量”的誓言,并不是(shi)写在社交(jiao)平台上的标语,而是(shi)每一天在训练馆里滴落的(de)汗水。

“逆流”的选择:对抗一种默认的“安全逻辑”

崔永熙的这段(duan) NBA 之旅,不只是(shi)一次跨洋尝试,更(geng)像是与惯性抗(kang)争的执拗(ao)。他没有选择继续一条被验证过的稳定路线,而是孤身一人闯入未知,在(zai)毫无保障的起点上,用拼搏和坚持敲开一扇扇门。从落(luo)选球员,到夏联拼到机会,再到签下双向合(he)同、登上NBA正赛舞台——他是(shi)近年来第一个真正“从底部走出来”的人(ren)。

他从不(bu)靠社交平台制造话题,但(dan)始(shi)终正面回应质疑。CBA季后赛失利被骂“软蛋”,他没有删评论,而是默默(mo)截图(tu)保存。“训练(lian)累(lei)到(dao)快坚持(chi)不住的时候,我就翻(fan)出来看一眼,它们成了我的燃料。”

他拒绝被包装成某种标准化的励志样本(ben)。他更愿意用真实的比赛、真实的努力,建立人与人之间(jian)的信(xin)任。他的选(xuan)择,是一种对抗“安(an)全逻辑”的姿态;他所坚持(chi)的,是在最不容易(yi)成功的路径上,踏实地积累(lei)每一步。

在这个(ge)流行快速成功和即时反馈(kui)的时代,他像是一个逆流者,缓慢、倔强、耐心——却在一点点改变关于“怎样才是值得的(de)”的定义。

一个“逆流者”的意义,不止属于篮球(qiu)

崔永(yong)熙曾说:“梦想不(bu)是用来实现的,是用来逼近的。每靠近一(yi)步,都是新的自己。”

他或许不(bu)是天(tian)赋(fu)爆(bao)表、横(heng)空出(chu)世的体育天才(cai),但他用自己的(de)方式(shi),把“职业(ye)精神”四个字一笔一划地刻进了(le)日常:他每天早上六(liu)点半起床。不是为了打卡朋友圈(quan),也不是为了接(jie)受赞美。他说,那只是“身体习惯了”。在别人还沉(chen)睡(shui)时(shi),他已经完成了第一组核心训练(lian)。

康复计划很枯燥,但他习(xi)惯记(ji)下每天膝盖的反(fan)应。哪怕只是比(bi)前一天轻了一点肿,他也会画个圈表示(shi)“进步”。

在这个讲求效率和(he)回报的(de)时代,他没有选择最稳妥的路,却成为近几年第一(yi)个从落选起步,通过夏联拼下双(shuang)向合同、并完成NBA正赛登场的人。

他面对(dui)质疑,没有解释;遭遇伤病,也不(bu)曾退(tui)缩。他始(shi)终走在(zai)自己的节奏里,安静却坚定地靠近那个遥远的目标。

春风不语,即随本心。崔永熙,还在路上。

最(zui)新(xin)资讯
最新录(lu)像
最新集锦(jin)
热词推(tui)荐
KgDuA